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文章反复修改的诗句请教形容文章需要反复修改的诗句,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09 15:20:52
文章反复修改的诗句
请教形容文章需要反复修改的诗句,
古人炼句典故:
  1、《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其中“绿”字是经过精心筛选的,极富于表现力.洪迈《容斋续笔卷八》云:“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作者认为“到”、“过”、“入”、“满”等字都不理想,只有“绿”字最为精警.
  这是因为,前四字都只从风本身的流动着想,粘皮带骨,以此描写看不见的春风,依然显得抽象,也缺乏个性;“绿”字则开拓一层,从春风吹过以后产生的奇妙的效果着想,从而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春风拂煦,百草始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这就写出春风的精神,诗思也深沉得多了.
  2、“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僧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
  3、据元代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记载,张桔轩有诗云“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元遗山认为既指明了“一树”,就不能又说表疑问的“何处”,同时,一树梅花也绝非早梅,于是他就把“一树”改为“几点”,“几点”本身井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却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全诗气机流畅,韵味平添.
  关于文章反复修改的诗句:
  元代刘秉忠《藏春集》中的《读遗山诗四首》,其中之一写道:“青云高兴入冥收,一字非工未肯休.直到雪消冰泮后,百川春水自东流.”作者以形象的诗句描绘诗创作中炼字的过程,以及诗人炼得至当至隽的字以后的美好心情.
  诗圣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唐朝诗人贾岛以苦吟著名,因为“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之叹而传为文坛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