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有没有夏这个朝代请各位再去认真查找,不要凭自己的常识去回答!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5/31 18:25:00
有没有夏这个朝代
请各位再去认真查找,不要凭自己的常识去回答!
有,1、夏朝
(约为前2070年—约前1600年)
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朝代.根据史书记载,夏朝是禹的儿子启在钧台(在今河南禹州)废除了传统的部落“禅让”制,杀死益而称王,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禹传子代替了以前的禅让制度,由禅让制变成王位的世袭制.夏朝共传13代,16王.夏朝其中心区域在今天的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据说启死后,太康即位,出现了一时的政权更迭,即所谓“失国”.再经少康中兴,重建夏朝.到孔甲统治时,夏朝走向衰落.此后,三传至桀,后为商朝所灭.
由于夏朝没有文字直接流传下来,所以,长期以来对其了解还主要依赖古代文献的记载,包括夏朝的国王、官吏、军队以及刑狱情况.现代以来,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村遗址中大型宫殿、墓葬以及许多青铜器的出土,则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作为奴隶制的夏朝的政治、经济及社会文化、生活等等方面的情况.
夏朝都城几经变更.禹在确立王权后,就在有崇部落所在地——嵩山之阳建立了阳城(河南登封县告成镇)作为都城.后又迁往阳翟(河南禹州).
2、夏朝的建立
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王朝的建立,从禹开始.

相传尧、舜、禹时,部落联盟间采用“禅让”的方式“选贤与能”,推举天下的共主.如尧老时,把“王”位禅让给了贤能的舜.
禹的父亲崇伯鲧,是雄据大河南岸位于嵩山中的有崇氏部落首领.有崇氏与在大河北岸太行山东麓的共工氏,都是富有治水经验的部落.在尧舜时期,为了争夺王权,鲧与共工先后对尧舜展开了激烈的斗争,都失败了.
后来,禹又继续联合共工氏以及其他众多的部落,在伊、洛、河、济一带,逐步展开治水的工作.禹接任了鲧的职位,放弃了鲧“堵”的治水方略,改为以疏导为主,就是依据地势的高下,疏导高地的川流积水,使肥沃的平原能减少洪水泛滥的灾害.
经过治理之后,原来大都集中在大平原边沿地势较高地区的居民,纷纷迁移到比较低平的原野中,开垦那些肥沃的土地.那些草木茂盛、禽兽繁殖的薮泽地,成为人们乐于定居的地方.社会生产力有了显著的提高,这就为奴隶制国家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
禹是来自中原夏族部落联盟的首领,他在成为天下的“共主”之后,组建军队,南征三苗,修建城池,制定刑法,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禹老时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从此,禅让制被世袭制所取代.
这标志着漫长的原始社会被私有制社会所替代,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但是,一种新制度的建立,必然会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夏启即位后,在钧台大宴各地首领,以期对他的地位予以确认.有扈氏对启破坏禅让制度的做法十分不满,拒不出席钧台之享.夏启发兵对有扈氏进行征伐,大战于甘,有扈氏战败被灭.这次战争的胜利,使新生的政权得到初步巩固.
一种新制度的建立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一个新政权的产生,也面临缺乏统治经验的问题.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政权,即使是在起进步作用的上升阶段,也改变不了统治者剥削、掠夺和贪图享乐的本性,统治集团内部围绕权和利的争夺成为不可避免.因此,夏启死后,出现了五子争权斗争.太康即位后,政事不修,沉湎于酒色之中,有穷氏的首领羿乘机夺取了政权.直至后羿被他的大臣寒浞所杀,相之子少康逃到有虞氏,得到有虞氏的帮助,组织夏的旧部,积蓄力量,乘寒浞内部混乱之时,出兵打败了寒浞父子的力量,夺回了政权,才恢复了夏王朝的统治.这就是夏代历史上出现的「太康失国」、「后羿代夏」和「少康中兴」的事件.
夏代末年,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夏桀即位后不思改革,骄奢淫逸,筑倾宫、饰瑶台,挥霍无度.他日夜与妺喜饮酒作乐,置百姓的困苦于不顾,百姓指着太阳咒骂夏桀.大臣忠谏,他囚而杀之.四方诸侯也纷纷背叛,夏桀陷入内外交困的孤立境地.商汤看到伐桀的时机已经成熟,乃以「天命」为号召,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要求大家奋力进攻,以执行上天的意志.鸣条之战,商汤的军队战胜夏桀的军队,桀出逃后死于南巢,夏王朝从此灭亡.一个强大的国家经历了四百余年历史,却被一个小国所灭,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震惊与思考,所以后来出现了「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的告诫.
由于流传至今有关夏代的史料十分匮乏,所以历史上是否有夏代存在,曾被许多人怀疑.但是《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的夏代世系与《殷本纪》中记载的商代世系一样明确,商代世系在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得到证实,因此《史记·夏本纪》中所记的夏代世系被多数学者认为是可信的.这样,在考古学家对安阳殷墟、郑州商城等商代的物质文化遗存有了进一步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夏文化探索的研究课题,希望用考古手段去找到夏代的物质文化遗存,进而恢复夏代历史.
古史学家依据文献资料,提出有两个地区可能是夏人的活动地区:一个是河南西部嵩山附近的登封、禹县和洛阳平原;一是山西南部的汾水下游地区.因为传说中夏代的都邑和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大多同这两个地区有关.1959年开始「夏墟」调查,拉开了夏文化探索的序幕.四十年来在豫西、晋南开展了一系列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使夏文化探索的目标逐渐缩小.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以偃师二里头遗址命名的「二里头文化」(包括二里头类型和东下冯类型)和豫西地区的「龙山文化」是探索夏文化的主要对象,并对夏文化问题发表了各种看法.惟因缺乏文字等直接证据,目前学术界对哪种遗存是夏代文化还没有形成共识.但是无论是豫西地区的「龙山文化」还是「二里头文化」,均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资料,它为最终解决这个问题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3、夏代的国家制度
夏奴隶制国家是在原始公社制度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在原始公社制度解体的过程中,父权家长制家庭成为它的一种对抗力量.而奴隶制国家的世袭王权和世袭贵族,就是以父权家长制家庭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的.
由于奴隶制国家组织是以父权家长制家庭为基础不断发展起来的,所以在国家形成之后,各级贵族组织仍然要保持旧的血缘联系,严格区分姓氏.王室分封诸侯,除保持它所由出生的姓之外,又以封国建立新氏,大夫以邑为氏.在各级贵族之间,就依姓氏的区别建立了各自的宗族关系.
这种宗族关系,虽然沿袭了旧的氏族组织的遗制,但在实际上是以父权家长制为核心,按其班辈高低和族属亲疏等关系来确定各级贵族的等级地位的.
4、夏朝军队
夏朝军队,是维护暴力统治的重要手段.禹征三苗,称他所统领的军队为“济济有众”;启征有扈,严厉告诫所属的军队要严格听从他的指挥.足见当时已有强大的军队.
5、奴隶制刑法
到夏王朝建立之后,为了进一步加强镇压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就在以往的基础上制定了《禹刑》,这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奴隶制法典.
6、太康失国
当夏王朝的统治基本稳定之后,以启为首的贵族统治者,就肆意奴役和剥削广大庶民群众,放纵于“淫湎康乐”的生活.启死之后,由子太康继立,夏王朝内部发生内讧.先有“五子”(太康的兄弟五人)争立,接着又有武观叛乱,广大庶民群众就借此展开了强烈的反抗斗争.这就使有穷后羿有机可乘,他“因夏民以代夏政”,一度夺取了夏王室的统治权力.
有穷后羿,以善射见称,是东方夷人诸部势力比较强大的首领之一.当夏王室发生内乱,统治力量大为削弱的时候,他攻入夏都,赶走太康.但后羿也是一个残暴的统治者,他自恃有强大的武力,“不修民事”,只管田猎游乐,把政事交给寒浞经营.后来,寒浞又勾结后羿的“家众”,杀死后羿及其家属,篡夺了统治权.
7、夏代中期的发展
季杼彻底肃清了寒浞的残余势力,又大力征伐东夷各部,一直打到东海.后来,又还都伊洛之间.在季杼统治时期,形成为夏代中期的极盛时期.季杼以后,到孔甲以前,在这期间经历了五代六帝,夏王朝的统治一直是比较稳定,基本上保持着向上发展的趋势.夏王朝以伊、洛一带的河南地为中心,东通东海,西连西河,北及燕山,南逾长淮,所有夏、夷诸部的众多邦国,大都臣服在它的统治之下.
8、夏朝的灭亡
孔甲乱政,夏王朝的统治日益衰落.
直至夏的最后一个国王桀,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桀虽然有智有勇,但很残暴凶残,杀人成性,加上酗酒好色,劳民伤财,残害百姓.东边的商国便趁机骑兵伐桀,灭掉了夏朝.
夏自禹至桀,历十四世十七王,存在了将近五百多年时间.
9、夏世系
夏朝君主于古籍中被称为后、夏后、夏后氏,亦有称之为帝者.自启至桀凡十三代,十六传,历四百七十二年(一说四百三十二年),是为后人所推算.如夏代的开始从夏禹算起,自禹至履癸(桀),则共十四代、十七王,前后经过了四百余年.
1、启——2、太康——3、仲康——4、相——5、少康——6、予——7、槐(芬)——8、芒(荒)——9、泄(世)——10、不降——11、扃(局、禺)—— 12、胤甲——13、孔甲——14、皋(吴、皋苟)——15、发(发惠)——16、履癸(桀)
10、夏朝的疆域
夏朝的疆域西起河南省西部和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起湖北省,北至河北省.当时夏的势力延伸到黄河南北,甚至长江流域.夏王朝建都阳城(今河南省登封的东部)、酌鄩(今河南省登封的西北部)、安邑(山西省夏县西北部)等地.
11、夏朝的经济技术
在夏代,农业文明到了很高的程度,考古发现在夏代已经有谷、稻、麦、菽、瓜等多种农产品.夏实行“五十而贡”的税收制度,各部落都要按收入的一定比例向中央政府纳税.后世的井田制度在夏代也已经存在,只是还没有大规模推广而已.
传说禹的大臣仪狄开始造酒,夏王少康又发明了秫酒的酿造方法.为了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探索出农事季节的规律,现代仍旧流行的有时称为夏历的农历就是那个时代发明的.
畜牧业有一定发展.有一大批奴隶从事畜牧工作,还有一些专门从事畜牧业的氏族部落.马的饲养得到很大重视.此外制陶业在夏代可能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极为重要的行业.至于青铜器,中国已经发现了二里头文化的铜刀.如果二里头文化被认为是夏朝时期的文化,那么这件青铜器就是夏朝时期的.夏代青铜器的形式非常接近陶器,它铸造青铜的历史不长,所以青铜器没有形成一个好的规范,所以它有点像陶器的样子,跟夏代出土的陶器一模一样,比较原始,它没有好多花纹,有小圆点,刻画简单的线条.
夏朝人使用的工具都是以石器为主.夏朝都城出现了车,但还不能确认是人力车还是马车,因为车辙只有1米宽,和商朝的2米宽车辙不同,商朝已经确认使用马车了.
12、夏朝的科学文化
1)二里头文化
有关夏代社会发展的情况,古代文献记载既少,又多模糊不清.关于夏代的地下考古工作,目前还在继续探索中.经过多年的调查和发掘,在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等地,发现了一种介于河南龙山文化和郑州二里岗早商文化之间的文化遗存,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内涵较典型,称为“二里头文化”.
这一文化遗存的时间,据测定,约在公元前1900年左右,属于夏代纪年范围内.目前,虽然还没有足以确定它是夏代文化的直接证据,但所提供的丰富考古资料,有力地推动了探索夏代文化的工作.
2)干支纪年纪日法
中国传统的干支纪年纪日法,起源是很早的.夏代末期的帝王有孔甲、胤甲、履癸(桀)等,都用天干为名,说明当时用天干作为序数已较普遍.
夏代的历法,是我国最早的历法.当时已能依据北斗星旋转斗柄所指的方位来确定月份,夏历就是以斗柄指在正东偏北所谓“建寅”之月为岁首.保存在《大戴礼记》中的《夏小正》,就是现存的有关“夏历”的重要文献.它按夏历十二个月的顺序,分别记述每个月中的星象、气象、物象以及所应从事的农事和政事.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夏代农业生产发展水平,保存了我国最古的比较珍贵的科学知识.

3)原始文字
从仰韶文化到大汶口文化,已经出现,并在逐步发展中.在殷墟等处发现的甲骨文字和金文,是我国现已发现的较早的文字,是基本成熟的文字.从殷墟时代上溯到夏初,不过八九百年,夏代已有文字和文献记录,是无可怀疑的.
夏朝的历代帝王
夏禹
在位45年.禹姓姒名文命,是黄帝的玄孙.由于治水立了大功,被尊称为“大禹”.他的父亲治水不成而被杀,禹接替治水的工作,采取疏导的方法,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成功.后继舜为帝.称国号“夏后”,故称“夏禹”.他在涂山大会诸侯,建立了奴隶制国家的雏形,禹铸造九鼎,象征九州.虞在位45年死,葬于会稽山.

在位29年.启,姓姒名启,大禹的儿子,大禹死后,启即位为天子,即位后击败有扈氏的反抗,巩固了政权,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的国家.
太康
在位29年.太康,夏启的儿子,继启为王.他生活荒淫,朝政松弛.在他外出打猎时,有穷氏首领后裔乘机入侵,自己作了君长,史称“太康失国”.
仲康
在位13年.仲康,太康的弟弟.即位后无力恢复夏的天下,这时后裔被他的亲信寒浞杀死.寒浞自立为王.

在位28年.相,仲康的儿子.即位28年后,寒浞攻打他,相被杀.
少康
在位21年.少康,相的遗腹子.少康时终于推翻了入主夏国四十多年的有穷氏政权,史称“少康中兴”.少康是一位有作为的国王.

在位17年.杼,少康的儿子.曾参加父亲领导的恢复夏国的战争,并立下许多战功.他发明了甲和矛,并大举征伐东夷,取得胜利.

在位44年.槐,杼的儿子.他在位时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在位18年.芒,槐的儿子.他在位时,开始了延续数千年的沉祭(即将祭物沉入黄河企求河神的庇护).

在位21年.泄,芒的儿子,他在位时,正式赐封九夷各部诸侯爵位.
不降
在位59年.不降,泄的儿子.在位59年后,让位与其弟扃.

在位21年.扃,不降的弟弟.

在位21年.廑,扃的儿子.他在位时,夏国开始衰落.
孔甲
在位31年.孔甲,不降的儿子.司马迁说“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可见孔甲是一位胡作非为的残暴昏君.

在位11年.皋,孔甲的儿子.

在位11年.发,皋的儿子.他在位时,各方诸侯已经不来朝贺了,夏国进一步衰落.

在位52年.桀,发的儿子.是历史上有名的残暴之君.穷奢极欲,暴虐嗜杀,终于被商汤所灭,结束了长达近500年的夏王朝.又名癸、履癸,商汤把他谥号桀(凶猛的意思).桀是夏朝第16代君主发之子,在位52年(前1818—前1766).履癸文武双全,赤手可以把铁钩拉直,但荒淫无度,暴虐无道.,生卒年不详.发病死后继位,为历史上著名的暴君.在位52年,国亡,被放逐而饿死.
夏朝当发在位时,各方诸侯已经不来朝贺了,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夏国进一步衰落.至桀时,延续了400多年的夏朝,更是德政衰败,民不聊生,危机四伏.但夏桀不思改革,骄奢自恣.据《竹书纪年》记载,他“筑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还从各地搜寻美女,藏于后宫,日夜与妹喜及宫女饮酒作乐.据说酒池修造得很大,可以航船,醉而溺死的事情时常发生,荒唐无稽之事,常使妹喜欢笑不已.民众的生活则十分困苦,他们每年的收成难得温饱,更无兼年之食,每遇天灾则妻离子散.夏代臣民指着太阳咒骂夏桀说:“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意思是说,你几时灭亡,我情愿与你一起灭亡.同时,四方的诸侯也多背叛,夏王朝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
他即位后的第三十三年,发兵征伐有施氏,有施氏抵挡不住,进贡给他一个美女,名叫妹喜.桀十分宠爱妹喜,特地为她造了富丽堂皇的琼室、象廊、瑶台和玉床,这一切的负担都落在百姓的身上,人民痛苦异常,敢怒而不敢言.桀重用佞臣,排斥忠良,有个名叫赵梁的小人,专门投桀所好,教桀如何享乐,如何勒索,残害百姓,得到了桀的宠信.
桀即位后的第三十七年,东方商部落的首领汤将一个德才兼备的贤人伊尹引见给桀.伊尹以唐尧、虞舜的仁政来劝说桀,希桀体谅百姓的疾苦,用心治理天下.桀听不进去,伊尹只得离去.到了晚年,桀更加荒淫无度,竟命人造了一个大池,称为夜宫,他带着一大群男女杂处在池内,一个月不上朝.太史令终古哭着进谏,桀反而很不耐烦,斥责终古多管闲事,终古知夏桀已不可救药,就投奔了商汤.夏桀手下有个叫关龙逄的臣子,听到老百性的愤怒声音,便对桀进谏说:“天子谦恭而讲究信义,节俭又爱护贤才,天下才能安定,王朝才能稳固.哪今陛下奢侈无度,嗜杀成性,弄得百姓都盼望你早些灭亡.陛下已经失去了民心,只有赶快改正过错,才能挽回人心.”桀听了又怒骂关龙逄,最后更下令将他杀死.
夏桀认为他的统治永远不会灭亡.他说:“天上有太阳,正像我有百姓一样,太阳会灭亡吗?太阳灭亡,我才会灭亡.“他还召集所属各部首领开会,准备发动讨伐其他部落的战争.桀日益失去人心,弄得众叛亲离.
这时候,商部落在汤的领导下日益兴旺了起来.桀担心商汤会危及自己,就借故将他囚禁在夏台(今河南省禹县境内).不久,汤设计使桀释放了自己.
后来,商汤在名相伊尹谋划下,起兵伐桀,汤先攻灭了桀的党羽韦国、顾国,击败了昆吾国,然后直逼夏的重镇鸣条(今山西省-安邑县西).桀得到消息,带兵赶到鸣条.两军交战,夏军将士原来就不愿为桀卖命,乘机纷纷逃散.夏桀制止不住,只得仓皇逃入城内.商军在后紧追,桀匆忙携带妹喜和珍宝,渡江逃到南巢(今安徽省-巢县).后又被汤追上俘获,放逐在此.长达近500年的夏王朝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