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物理 > 作业

长短蜡烛问题真麻烦在一个封闭的玻璃杯里有长短2根燃烧中的蜡烛,谁先灭?我认为只有这条件答案不唯一,蜡烛开始燃烧后,二氧化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物理作业 时间:2024/06/02 19:47:30
长短蜡烛问题真麻烦
在一个封闭的玻璃杯里有长短2根燃烧中的蜡烛,谁先灭?我认为只有这条件答案不唯一,蜡烛开始燃烧后,二氧化碳由于热量上升,长蜡烛便可能先灭,但如果玻璃杯很大,二氧化碳没有灭掉长蜡烛便下降(是不是在二氧化碳变的相当多时热量无法支撑而下降?下降时需先经过长蜡烛,长蜡烛能否坚持住?如果坚持住没有灭,那二氧化碳继续下降则短蜡烛先灭,可能否坚持住怎样知道?似乎凭初中知识无法解释?
不过,我亲眼看到过长蜡烛先灭的情况,所以才猜想会不会是因为其他因素的 原因
哈哈,楼上的太可笑了,楼主你看我的解释吧!
正常的实验里气流是比较稳定流动的,所以我们就把气体看作稳定流动.
楼主你是初中生吧?那有些知识你还没有学,不过我还是跟你说说吧.
如果是高中生就会知道相同情况下气体的密度只跟气体分子的质量有关,也就是说相同情况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分子数是看作一样的.
然后是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RNT,P表示压强,V表示体积,R为一常数,N为分子数目单位为mol,T表示温度单位K(开)
以空气为298K常温,所以可以看看CO2要多少温度时与常况下的空气密度一样,CO2摩尔质量为44g/mol,空气平均大概是29g/mol,所以有44/29×298≈468.29K,0℃为273.15K所以,大概是195.13℃,也就是说常温下的空气与195.13℃的CO2密度一样(由于是一个封闭体系无论压强如何变这一结果都不会变).
这样一看就知道不可能,要是这样那CO2早就可以将水沸腾了!直观一点你用手比较靠近火焰是不会烧伤的!在温差达到足够大之前温度早就已经传到到温差不够了,毕竟空气温度越高所需要与CO2的温度差就会越大(你可以按上面的式子自己算算).
所以在其它情况相同时必定是下面的蜡烛先灭(当然还可以有更多的解释(如空气动力学的解释),不过我觉得这个最好,).(另外有个问题就是玻璃杯底过于靠近火焰,不然CO2散不开,被火焰闷着加热到200多摄氏度都是可以的)
我也有个像你一样的老哥,很多事情都去钻,结果让老师都很为难,而事实上课本除了极少数错误外有些问题都是为了让知识更连贯或者为了避免制造更多麻烦而无奈这样的,相当程度上是因为知识水平不够而不能彻底解释的,像钾钠盐(可能你还没有学,不过很快应该会学到的)初中老师就告诉你“一切钾钠盐都是易溶于水的”而实际上这是错的,像KClO4(高氯酸钾)还有四苯硼酸钾(K[B(Ph)4])就都是是微溶物,钠盐就更多了.
还有强酸制弱酸的道理也不总是成立如:CuSO4 + H2S == H2SO4 + CuS↓,如果你去问你的老师如果他们的知识水平不够(相当老师都是以教书来当他们的职业,而对于他们所教科目的整体认识往往不够)他们会说这是不可能的,等等这种例子还有很多.而有些小问题(像你的这个问题)就算能用高中知识来解释也缺乏含义,像小题大做,我自己都觉得好笑了.
在学校里是为了学生学知识而这样制定教材的,这样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为容易学,但是实际上往往有很多地方并不清楚,学了也不是真正学透,当然对于课本还是要肯定的,毕竟大多数人的指向才是课本发展的指向,不过你这样的求学精神很不错,你可以自学更多知识,但是就算知道了真正的答案也要按书本来做题,毕竟还是应试教育,你就当你自己高人一等吧.
像这种现象实验也是常常有例外,毕竟影响的方面可以有很多,像气流不稳或者蜡烛的材质不一样,还可以是O2来不及补充(上面的由于靠杯壁较近周围的空气少),等等原因,所以例外是要允许的,我们要看普遍实验的结果才能下最正确的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