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求有关韩愈的成语,大概10-15个,至少10个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07 22:53:57
求有关韩愈的成语,大概10-15个,至少10个
特立独行,
落阱下石
【出处】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解释】比喻乘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同“落井下石”.
【示例】毫无疑义,他是误解了牛祚,以为对方在落阱下石.
2、动辄得咎
【出处】唐·韩愈《昌黎集·卷十二·近学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解释】辄:即;咎:过失,罪责.动不动就受到指责或责难.
【示例】在那样的环境下,我们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工作该有多么难做,整日如履薄冰,动辄得咎.
3、杂乱无章
【出处】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其为言也,杂乱而无章.”
【解释】章:条理.混乱而没有条理.
【示例】 救火车开不进狭窄的弄.水桶拿不出许多.往来取水只是杂乱无章的一阵胡闹.(叶圣陶《一桶水》)
4、佶屈聱牙
【出处】唐·韩愈《进学解》:“周浩殷盘周浩殷盘(《指《书经》中的商周书),佶屈聱牙.”
【解释】佶屈:曲折;聱牙:不顺口.指文章读起来不顺口.
【示例】有些文字,尤其是所谓直译的文字,写得佶屈聱牙.(邹韬奋《经历·课外阅读》)
5、俯首帖耳
6、摇尾乞怜
【出处】: 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解释】俯首帖耳:耷拉着耳朵.形容卑屈驯服的样子.
【示例】他们习惯于猛于虎的官威,以为老百姓只要一加威吓,便自会俯首帖耳,摇尾乞怜.(郭沫若《少年时代·反正前后》)
7、不平则鸣
【出处】韩愈《送孟东野序》一文.此文开宗明义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解释】”不平则鸣”是什么意思呢?关键在于“不平”一词的内涵.钱钟书先生在《诗可以怨》一文中说:“韩愈的‘不平’和‘牢骚不平’并不相等,它不但指愤郁,也包括欢乐在内.”也就是说,“不平”是指人们的心灵处于不平静的状态,产生喜怒哀乐各种感情.钱先生这个解释是很有见地的,它纠正了以往一些对“不平”狭隘理解.不过韩愈所说的“不平”并不限于人的感情问题,所以我们可以在钱先生的基础上进一步辨析. “平”,是指平常、平静、平衡、平凡等;“不平”则是指异乎寻常的善,既可指事物受到压抑或推动,也可能事物处于发展变化,或充满矛盾的善.总之“不平”所指甚广,并不指逆境. “不平则鸣”应是指自然、社会与人生当处于不寻常的状况之中,一定会有所表现.现多指“对不公平的事情表示愤慨”.或指遇到“不平的事,发出不满的呼声.”
【示例】不平则鸣,看看现实的情况,难怪学生们厉声疾呼——革命,救国.(杨沫《青春之歌》
8、虚张声势
【出处】 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淄青、恒冀两道,与蔡州气类略同,今闻讨伐元济,人情必有救助之意.然皆暗弱,自保无暇,虚张声势,则必有之.”
【解释】张:铺张,夸大.假装出强大的气势.指假造声势,借以吓人.
【示例】对手只是虚张声势,不必害怕.
9、一龙一猪
【出处】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
【解释】一是龙,一是猪.意思是说人在幼时大致没有什么区别,而学问的深浅由年长而不同,于是有了一龙一猪的差别.现比喻同时的两个人,一个贤,一个不肖,高下判别极大.
【示例】他们两兄弟一个是将军,一个成了土匪,可谓一龙一猪.
10、飞黄腾达
【出处】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
【解释】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形容骏马奔腾飞驰.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现多用于贬义.
【示例】他讲过种种培植新政人才的讲习班和训练班,虽然结果没有一项使他(沙汀《防空》)
11、旋乾转坤
【出处】 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陛下即位以来,躬听亲断,旋乾转坤.”
【解释】旋乾转坤比喻从根本上改变社会面貌或已成的局面.也指人魄力极大.
【示例】我是不相信文艺的旋乾转坤的力量的,但倘有人要在别方面应用他,我以为也可以.譬如“宣传”就是.(鲁迅《三闲集·文艺与革命》)
12、再接再厉
【出处】唐·韩愈《斗鸡联句》:“一喷一醒然,再接再砺乃.”
【解释】 再:继续;接;接触;厉:磨快.指公鸡相斗,每次交锋以前先磨一下嘴.比喻继续努力,坚持不懈.
【示例】 “上级表扬了你们搞武器的勇敢行为,希望你们再接再厉.” (知侠《铁道游击队》)
13、坐井观天
【出处】庄子在《秋水》中写了一个“井底之蛙”的故事.韩愈在他的《原道》中写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意思是说,坐在井里观察天空,就会觉得天很小很小.其实不然,不是天太小,而是由于看天的人站得低、眼光太窄的缘故. 由这两篇文章便有了两个意义相近的成语——“井底之蛙”和“坐井观天”.
【解释】井底之蛙”用来讽喻那些见识狭窄、短浅,而又盲目自大、不接受新事物、不识大局的人.“坐井观天”形容眼界狭小,所见有限.
【示例】我们要与外面的世界多交流,不要坐井观天.
14、蝇营狗苟
【出处】诗经》的《小雅》部分,有一首题为《青蝇》的诗,共三节,每节都以“营营青蝇……”起句.营营,形容往来频繁之状;青蝇,是蝇类中最惹人厌恶的绿头苍蝇;诗人把播弄是非、颠倒黑白的小人比作青蝇.形容贪贿舞弊、争逐微利的卑劣人物,称之谓“蝇营”,说他们好比营营往来的青蝇一般,讨厌之至.唐代文学家韩愈在他的《送穷文》中说:“蝇营狗苟,驱去复还.”他在“蝇营”之后添了“狗苟”二字,此成语就此流传.
【解释】狗,是形容苟且、贪得、善于偷偷摸摸,用来和可厌的青蝇并列.“蝇营”和“狗苟”二字均同音,在字面上组合得较巧妙.比喻为了追逐名利,不择手段,象苍蝇一样飞来飞去,象狗一样的不识羞耻.
【示例】他们整日忙忙碌碌,蝇营狗苟,胸无大志.
15、.驾轻就熟
【出处】 唐·韩愈《送石处士序》:“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
【解释】王良、造父,古代两个善于驾车的人.赶着装载很轻的车子走熟悉的路.比喻事情又熟悉又容易.
【示例】这份工作对他来说,可谓驾轻就熟.
16、贪多务得
17、细大不捐
【出处】 唐·韩愈《进学解》:“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解释】贪多务得,贪:求多;务:务必.贪多务得,原指学习上务求尽多地获得知识.后泛指对其他事物贪多并务求取得.
细:微,小;捐:舍弃.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
【示例】 我们要学会取舍,不能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18、【无理取闹】 
【出处】唐韩愈《答柳柳州食虾蟆》诗:“鸣声相呼和,无理祇取闹.”
【解释】 原谓蛙声只是没来由地喧闹.后以“无理取闹”指人没道理地吵闹.
【示例】他跑到厂长那里无理取闹.
19刺刺不休
【出处】 唐·韩愈《送殷员外序》:“持被入直三省,丁宁顾婢子,语刺刺不能休.”
【解释】刺刺:多话的样子.形容说话唠叨,没完没了.
【示例】 他这个人,说起话来,刺刺不休,叫人心烦.
20地大物博
【出处】 唐·韩愈《平淮西碑》:“地大物博,蘖牙其间.”
【解释】 博:丰富.指国家疆土辽阔,资源丰富.
【示例】 我们要重新看待“我国地大物博”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