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用的电灯泡常温下电阻比正常发光时要大?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10 08:49:47
请问常温下380V电动机对壳绝缘电阻为多少?相间绝缘电阻为多少才正常?

要求都在5MΩ以上,(但1MΩ以上是安全的).旧电机只要大于0.5MΩ虽然可以送电使用,但是还要经常检查以策安全.

一个电灯泡,在正常工作时再用伏安法测一次电阻比在室温下用伏安法测一次电阻测得的阻值大10倍以上,为什么?

因为导体温度越高,电阻越大准确点说:书上好像是说:导体电阻的大小不仅跟材料有关,还与其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就是:R=ρl/sρ:表示这种材料制成长一米,横截面积为1平方毫米的导体在20摄氏度是的电阻值

灯泡用铭牌上的数据算出的电阻是正常工作下的电阻么?

不能算出,灯泡不是纯电阻负载,不适用于P=U平方/R

一只电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灯丝电阻是1210欧,如果电灯线路的电压是220伏,求灯丝中通过的电流

根据欧姆定律,R=U/I,得知:I=U/R=220V/1210Ω=0.181818~A≈0.18A答:流过灯丝的电流是0.18安

有一只“12V,6W”的电灯泡和一个15V的电源,要使灯泡正常发光,需要将电灯泡和一个电阻串联在电路中,

串联电阻应该分压3V,灯正常发光电流为6/12=0.5A因为串联,电阻的电流也是0.5,所以电阻为3/0.5=6Ω电路总功率为15V*0.5A=7.5W

在电灯泡能正常发光的情况下,把电流表和电压表调换了一下位置如图,

因为调换之后,灯泡被短路,电流表与电压表串联,虽然电流表内阻很小,单独用时很容易损坏,但是电压表内阻很大,此时,电路中电流很小,电流表不会损坏

家庭电路中的白炽灯,不发光时灯丝电阻比正常发光时要小,为什么的?

因为大部分导体电阻都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可能因温度增大而减小,当然也有会增大的,灯丝是用钨做的,它的电阻随温度增大而增大,所以发光时的电阻要大,大概是不发光时的12倍.

用接地电阻表测量家庭用避雷系统的值为多少为正常?

通常不大于4欧姆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减小阻值:保证打入地下的角铁顶端离地面的距离不小于80公分;在角铁的周围敷设降阻剂(不推荐);角铁与接地线用螺母连接时,在螺母上涂抹导电膏.

用电高峰期时,家里的电灯泡比正常发光是要暗一些,这是因为……

用电高峰期电路中并联的电器增多,电流加大,因为线路的损耗(就是线路的压降)等于线路的电阻乘电流.所以线路损耗加大,用电器得到的电压就下降.电器在低压下工作,电流也就减小.而功率等于电压乘电流,所以家用

在家庭电路中,某白炽灯正常发光时灯丝的电阻为484欧姆

该灯泡的额定电功率为:P=U^2/R=(220V×200V)/484欧=100w该灯泡正常发光1h所耗的电能:W=Pt=100w×3600s=360000J=0.1kwh注:1h=3600s1kwh=

用3.8v 0.3w的小灯泡做电灯,用6v的电池做电源,串联上一段电阻,使电灯泡正常发光,需要串联多大的电阻

I=P/U=0.3W/3.8V=3/38AR=U/I=3.8V/3/38A=144.4/3欧姆因为电源电压为6V灯泡需要3.8V电压所以电阻要分2.2V电压所以灯泡的阻值与电阻之比为3.8比2.2所以

常温状态下灯泡电阻比亮起来以后的电阻大还是小?

常温状态下,灯泡电阻比亮起来以后的电阻小.说明:一般情况下,金属导体的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灯泡亮起来后,灯丝温度升高,因此,电阻增大.

一只“220V100W”的电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为484欧,则这只灯泡断电时的电阻是?

电阻是细胞的性质,一般是不会改变.所以正常工作时的电阻为484欧,这只灯泡断电时的电阻还是484欧.再问:不好意思,答案是小于484欧,我想知道为什么再答:哦那么这样的话,他就考虑温度和电阻的关系了。

家庭照明的电灯常温下它的电阻比正常发光要小吗(关于温度的),探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在实验中~

先回答第一个是的随着温度的升高电阻会变大,第二个也是增大就可以了.

有铭牌的电灯泡是定值电阻吗?

这个不是的,金属丝的电阻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细微改变,不同的功率金属丝的发热程度不一样,电阻也就不一样了,根据铭牌只能得出灯泡在额定功率下的稳定时候的电阻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