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P为三角形ABC的边BC的垂直平分线上一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02 17:26:09
如图,三角形ABC是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P是三角形ABC内的任意一点,过点P作EF‖AB交AC、BC于点E、F,作GH

∵△ABC是等边三角形,∴∠A=∠B=∠C=60°.∵GH‖BC,∴∠AGH=∠B=60°,∠AHG=∠C=60°.∴△AGH是等边三角形,∴GH=AG=AM+MG①同理△BMN是等边三角形,∴MN=

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P是三角形内一点,PD//AB,PE//BC,PF//AC,若△ABC的周长为12,则PD+

因为三角形ABC为等边三角形所以∠A=∠B=∠C=60度AB=BC=AC=4先把DPEPFP延长交BC于G,交AC于H,交AB于K因为DP平行AB所以∠DHC=∠A=60度所以PE=HE因为FP平行A

如图,在三角形ABC中,D为BC的中点,DE垂直BC交

连接EC,EB因为EA是角CAB的平分线又已知EF垂直AB于点F,EG垂直AC交AC的延长线于点G所以,易知EG=EF又有ED垂直平分BC同样易知EC=EB所以两个直角三角形CGE和BFE全等所以BF

如图,D,E分别是三角形ABC的边BC,AB上的点,三角形ABC,三角形BDE,三角形ACD的周长依次为m,m1,m2

证明的是小于等于4分之5吧因为,∠1=∠2=∠3则,△ABC∽△EBD∽△ADC相似比=周长的比=m:m1:m2设,AC/BC=k则,m2/m=AC/BC=DC/AC=k解得,DC=kAC又,DC=B

如图.三角形ABC中 ,角ACB为90度,P为BC中点 ,PD垂直AB与D,

着急用勾股定理证明啊.为了省事下面式子中线段都不写平方了啊.AC+CP=AP(1)AP=DP+AD(2)DP=BP-BD(3)(3)代入(2),得AP=BP-BD+AD再代入(1)得AC+CP=BP-

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C=BC>AB,点P为三角形ABC所在平面内一点,且点P与三角形ABC的

选C如图所示,作AB的垂直平分线,①△ABC的外心P1为满足条件的一个点,②以点C为圆心,以AC长为半径画圆,P2、P3为满足条件的点,③分别以点A、B为圆心,以AC长为半径画圆,P4为满足条件的点,

如图,在△ABC中,在边BC上确定点P,使点P到AB,AC距离相等.(画图题)三角形ABC为锐角三角形

作法:作BAC的角平分线交BC边于点P,则点P就是所要确定的点.因为角平分线的性质告诉我们:角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所以要作角平分线,而不是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如图 已知三角形ABC为等边三角形,D,E分别为BC,AC上的点,且CD=AE AD,BE相交于点P

BP=2PQ证明:∵等边△ABC∴AB=AC,∠BAC=∠ACB=∠ABC=60∵AE=CD∴△ABE≌△CAD(SAS)∴∠ABE=∠CAD∴∠BPD=∠ABE+∠BAD=∠CAD+∠BAD=∠BA

如图,P为三角形ABC内角平分线AD,BE,CF的交点,过点P作PG⊥BC于G

1.∠BPD=∠PAB+∠PBA=1/2∠BAC+1/2∠ABC=45度∠GPC=180-∠PGC-∠PCG=180-90-1/2∠ACB=45度2.∠BPD=∠PAB+∠PBA=1/2∠BAC+1/

如图,P、Q为三角形ABC的边AB、AC上的两点,在BC上求三角形PQR的周长最短(作图并写做法)

对于BC上任意一点R来说,△PQR的周长中,PQ的长度始终没变,因此问题等价于在BC上求一点R,使PR+QR最小,这和那个课本上的建造自来水厂的问题一模一样.作点P关于BC的对称点P',连结P'Q交B

如图,三角形ABC和三角形BCD是以BC为公共边的两个RT.

这么简单,连接AM,DM,AD,三条线,构成三角形AMD根据斜边BC中点与点A(顶点)的连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这个定理书上有!,即,AM=DM=BC/2,那么,三角形AMD,就是个等腰三角形,N是等腰三

如图,三角形ABC的三边AB等于AC等于BC,三角形ABC所在平面上有点p

有7个,正三角形的中心是一个,A关于BC为轴的对称点是一个,B关于AC为轴的对称点是一个,C关于AB为轴的对称点是一个.延长AH,()AH是BC边上的高,再答:再答:延长AH到D是的AD等于三角形边长

如图,在三角形ABC中,角ACB=90°,BC=6,AC=8,AB=10,点P是边AB上的一个动点,点P关于ac对称点为

当DE平行AB时∠DCA=∠CAB又因为∠DCA=∠PCA所以PC=PA同理可证PC=PB即P为AB中点AP=5DE=CD+CE=2PC,即求PC最大值最小值PC最大时为8(P在A点)最小时4.8(P

如图,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a,P是三角形ABC内的一点,PE∥BC,PF∥AC,PD∥AB,

作PH‖AB交AB于H,作FM‖BC交AC于M, 易得△AFM和△FHP为等边△,四边形BDPH和PEMF为平行四边形. ∴PF=FH,PE=FM=AF,PD=BH ∴P

已知;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B=AC,AD垂直于BC垂足为D,P为AD上的一点.求证:PB=PC

证明:∵AD⊥BC,∴∠AFB=∠AFC=90°,又∵AB=AC,AF=AF,∴Rt△ABF≌Rt△ACF,∴∠BAP=∠CAP,又∵AB=AC,AP=AP,∴△ABP≌△ACP,∴PB=PC.

如图,P为三角形ABC中任意一点,证明 AB+BC+CA>PA+PB+PC

此图可看成是三个小三角形角APB角APC角BPC和为360度所以三个角都大于等于90度在三角形中根据大角对长边所以AC>APBC>BPAB>BP所以

如图 在三角形ABC中,点P为BC边中点,直线a经过顶点A,若点B,P在直线a的异侧,BM⊥直线a于点M,CN⊥直线a于

证明:∵BM⊥aCN⊥a∴BM∥CN∴∠MBP=∠ECP∵点P为BC的中点∴BP=CP∵∠BPM=∠GPE∴△BPM≌△CPE

已知如图D为三角形ABC边AB的中点,E在BC上,且BE=1/3BC,且CD、AE交与P点,若S三角形APC=8,求S三

作EF//CD交AB于F,则BF:FD=1:2(BE=1/3BC),故AD:FD=3:2(D为三角形ABC边AB的中点),即AP:PE=3:2.,所以S三角形APC=3/5(S三角形AEC)又S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