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其中任选5篇,写一下读后感.拜托了~~~ 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6/11 03:53:43
其中任选5篇,写一下读后感.拜托了~~~ 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
第一单元 历史与英雄
1.《三国演义》 曹操献刀
2.《水浒传》 李逵负荆
第二单元 谈神说鬼寄幽怀
3.《西游记》 孙悟空大战红孩儿
4.《聊斋志异》 香玉 王六郎
第三单元 人情与世态
5.“三言” 玉堂春
6.《红楼梦》 情真意切释猜嫌
第四单元 从士林到官场
7.《儒林外史》 匡超人
8.《官场现形记》 兄弟阋墙
第五单元 家族的记忆
9.《家》 祖孙之间
10.《白鹿原》 家族的学堂
第六单元 女性的声音
11.《呼兰河传》 小团圆媳妇之死
12.《长恨歌》 围炉夜话
第七单元 情系乡土
13.《小二黑结婚》 小二黑结婚(节选)
14.《平凡的世界》 做客
第八单元 人在都市
15.《子夜》 吴老太爷进城
16.《骆驼祥子》 高妈
第九单元 烽火岁月
17.《红旗谱》 朱老巩护钟
18.《红高粱》 罗汉大爷
就高中水平~~~感激不尽.
“贯索犯文昌”
——谈《儒林外史》
自明朝建立之后,明太祖朱元璋就颁布了科举录取的规则: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用《四书》、《五经》、八股文作为考试内容.当晚,天上就出现了“贯索犯文昌”的奇观.随后,一百多个小星星向东南方向坠去.
贯索象征牢狱,文昌象征文运,古人以天比人,“贯索犯文昌”,预示文人有灾,而后则是老天降下一伙星君维持文运.王冕不愧为奇才,纵观《儒林外史》,的确与之相符……
科举在明代的确危机四伏.文人为了参加科举、中进士及第,不择手段;而且文人只有写八股文这一条做官的途径,把其他的处世准则看轻了.于是,有些人不满于此规章制度,走出了这个名叫“科举”的怪圈,涌现出了一批可能当时被众人所误解的名士——
虞博士,淡泊名利,进士及第却丝毫不留恋官场;杜少卿,乐善好施,看重道义,对官人们嗤之以鼻;凤四老爹,为人行侠仗义……这样的人比比皆是.虽然如此,但有些人对他们并不理解,尤其是杜少卿,他曾被高大人批判为“杜家第一败家子”、“专和和尚、道士、工匠、叫花子这些下等人来往,没有一个正经朋友”甚至连杜少卿的父亲这样爱民如子的太守,也在他嘴里变了味儿:“呆子”、“不知道尊重上司,一心只想讨好百姓,‘敦孝悌,劝桑农’之类古文里假大空的客套话经常挂在嘴边上,惹得上司不高兴,官也丢了.”为什么杜少卿让高大人如此看不起?原因也是他亲口说的:“杜少卿若有真才实学,就应该中举当官,征辟算什么正道?”对,原因还是科举!中举,甚至进士及第,才能光宗耀祖,才能出人头地,这才是当时民众的普遍看法,书中就有证据:马先生告诫匡超人“要以举业为主”“人生在世,只有举业可以出头,没了举业,就一事无成”;鲁编修教育女儿“要是八股文不好,没有讲究,不管你做什么东西,再好也都是野狐禅、邪门歪道!”所以,随后该才女评价蘧公孙“误了我的终生”也不足为奇了.科举对当时的人真的很重要,“周进倒龙门”、“范进中举”就是很好的证明.
既然科举对当时的人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只要剖析一下科举,就能知道该时间段的历史潮流.科举对外在的危害开篇就提到了,那么科举自身有没有毛病呢?答案是肯定的.批范进试卷的周进在书中的一段话:“原来他的文字得看好几遍才能知道其中的妙处,可见世上的糊涂考官,不知屈了多少英才!”评价一针见血,充分地揭露了科举自身的黑暗面.中举可以出人头地,那么还有别的方法吗?书上有一段有趣的对话:景江兰说:“你们所说的考科举中进士,是为名,还是为利呢?”大家都说:“是为名.”景江兰说:“赵爷虽然没有中进士,但外面的诗选上刻着他的名字,行遍天下,只怕比进士的名声大得多呢!”众人都笑了.读到这儿,我也笑了.
不管从随到清活了两千多年的老寿星——科举,对古人有多么深重的危害,那也都已经成为了历史.但是,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希望现在的素质教育能早些完成,这既能帮助学子们脱离学习的苦海,也能帮助国家培养时代的栋梁!
坐在书桌旁,打开清秀的《儒林外史》,任凭书香溢满整个院落.书香伴着我的思绪,轻轻地、自由地飞翔,撷一朵知识的彩云,牢牢地贴在心间.《儒林外史》,真的给了我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