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历史 > 作业

近代史上制约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因素,有没有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拍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06/03 02:54:59
近代史上制约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因素,有没有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
制约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因素?
①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 ②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同 ③国际政治势力态度和国际环境的影响
国共两党关系
1.20世纪20---40年代,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呈现怎样的特征?
(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和国民党的关系有什么发展和变化?并说明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和中共采取的方针、政策及后果?
(1)大革命时期 1924--1927(国民革命运动):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①原因: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和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打倒列强除军阀”已经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成为统一战线建立的客观条件.孙中山在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中屡屡失败,接受苏联和中共的帮助.而中共领导的工人运动也遭遇失败,使中共认识到,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建立巩固的革命联盟.②政策:(中共三大)决定与革命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③结果:第一次国共合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给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以沉重打击.
(2)土地革命时期 1927--1937(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由对抗到合作.
①原因:对抗原因:1927年,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导致国民大革命失败.合作原因:“九一八”事变以后,随着日本侵略的步步加深,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政策:1927年,中共召开“八七”会议,做出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发动统治的总方针;1935年底中共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③结果:国共合作破裂,给日本进一步侵华以可乘之机.
(3)抗日战争时期 1937---1945: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①原因:1937年,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日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②政策: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③结果:第二次国共合作,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
(4)解放战争时期 1945---1949:国共合作再次破裂.
①原因:抗战胜利后,美帝国主义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②政策:中共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粉碎国民党的进攻,武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③结果: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导致内战爆发,祖国至今未能统一.
3.制约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因素?
①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 ②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同 ③国际政治势力态度和国际环境的影响
4.能得出哪些认识?(合则两利,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两伤,对中华民族来说是战争和灾难.为了民族利益,两党应当再次合作,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5.中共在革命历史发展进程中,建立过哪几次统一战线?其建立的理论依据是?有什么启示?
(建立过:革命统一战线、抗日统一战线)
(理论依据是:主要矛盾说,即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去解决中国革命的主要矛盾.启示:统一战线是克敌制胜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法宝.)
6.国共两党两次合作形成的过程?(名称、背景(原因)、时间、标志、目的、合作基础、历史作用)
(1)革命统一战线:背景(见前面2题) 时间:1924年 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目的:完成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任务.合作基础:两党在该阶段的政治纲领一致.历史作用: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北伐的胜利进军;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背景(见前面2题) 时间:1937年9月下旬.标志:国民党公布了共产党提交的《国共两党合作宣言》.目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合作基础:两党在该阶段的政治纲领一致.历史作用:成为抗战取得胜利的重要组织保障)
7.国共两党的关系对当今两岸关系的处理有何借鉴意义?
台湾和大陆可以通过谈判再次合作,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8.近期中国国民党、新民党主席先后来大陆访问,此事对两岸关系有何重要意义?有利于增进台湾同胞和大陆人民的相互认识和了解,对发展两岸关系将起到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