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Q分别为三角形ABC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11 17:17:44
P是三角形ABC所在平面外一点,且PA垂直平面ABC,若O、Q分别是三角形ABC和三角形PBC的垂心,

延长BQ直线与PC交于D延长BO直线AC交于E则BQOEF在一个平面内∵O、Q为三角形ABC和PBC的垂心∴BD⊥PC,BE⊥AC∵PA⊥平面ABC,BE在平面ABC内∴PA⊥BE∴BE⊥平面PAC,

1,如图,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3,点P、Q分别是AB、BC上的动点(点P、Q与三角形ABC的顶点不重合),且AP=B

1.取AB的中点D,连接CD,因ABC为等腰三角形,故CD⊥AB,CDP为直角三角形.则有CP=√(CD²+DP²),其中CP=Y,CD=3√3/2,DP=3/2-AP=3/2-X

如图,已知三角形ABC三边上的高AD、BE、CF相交于H,P、Q分别为CH和AB中点,求证PQ垂直平分DE

证明:如图.连接PE,PD,QE,QD,PQ∵AD,CE分别是△ABC的高∴∠BDF=∠ADC=∠AEC=∠BEF=90°∴△ADC,△BDF,△AEC,△BEF都是直角三角形∵点Q是AC的中点∴QE

在棱锥P-ABC中,侧棱PA.PB.PC两两相互垂直,Q为底面三角形ABC内一点,若点Q到三个侧面的距离分别是3.4.5

想象一下:把P放在房间的墙角处,过Q作两面墙及地板(棱锥P-ABC的三个侧面)的垂线,就得到了棱长为3,4,5的长方体,PQ就是它的对角线(长度是sqrt(3^2+4^2+5^2=sqrt(50)),

P和Q分别为三角形ABC的边AB,AC上的点,在BC上求作一点M,使三角形PQM的周长最小

如图所示,作点Q关于BC的对称点Q',连接PQ',则PQ'与BC的交点即为点M.至于证明,你可以在BC上在另取一点N,连接PN、Q'N,利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与第三边”以及“QN=Q'N”可以证明三角

已知,分别以AB/AC为边向三角形ABC外作正方形ABDE,M,N,P,Q分别是EF,BC,EB,FC的中点,证明MPN

图中的黑色和红色的钝角都是直角加角BAC,则黑色角=红色角用边角边证图中的黑三角形和红三角形全等,得到CE=BF角1与角3互余,角2=角1,角3=角4,所以角2与角4互余,CE垂直BF用三角形中位线性

如图,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3,点P、Q分别是AB、BC上的动点(P、Q与三角形ABC的顶点不重合),且AP=BQ,A

1.用cosine定律可知,y^2=x^2+3^2-2*x*3*cos(60)=x^2-3x+90x^2-9x+9=0==>x=(9±√(45))/2因x

已知P,Q分别是三角形ABC的边AB,AC上的两定点,BC边上作一点R,使得三角形PQR的周长为最小.

过P作关于BC的对称点P′,连P′Q交BC于R,由PR=P′R,∴PQ+PR+QR=PQ+P′Q周长最短.

空间几何证明 点P是平面ABC外一点 且AP垂直于面ABC若 O Q 分别为三角形ABC与三角形PBC垂心求证OQ垂直于

设PQ垂直BC于H,那么AO垂直BC于H,并且BC垂直于平面PAH,所以OQ垂直于BC.下面证OQ垂直于PH.容易发现三角形AHB和三角形CHO相似,于是HOHA=HBHC.类似,HQHP=HBHC.

已知三角形ABC全等三角形DEF,三角形ABC的三边为M,N,3,三角形DEF的三边为5,P,Q,

因为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所以两个三角形三边全部相等已知三角形ABC有一个边是3所以另一个中必定也有一个是3三角形DEF一个边是5另一个也一定有一个边是5已知边长都是整数那么只有三种可能1、3为最小边

已知三角形ABC全等三角形DEF,三角形ABC的三边为M,N,3,三角形DEF的三边为5,P,Q.

1、因为三角形ABC全等三角形DEF,三角形ABC的三边为M,N,3,三角形DEF的三边为5,P,Q,所以m=5Q=32、根据三角形的一条边大于另外两边的差,小于另外两边的和所以N=PN>5-3N

在三角形ABC中,边分别为a、b、c,向量p=(-2a,b),q=(cosB,cosC),p向量垂直q向量,(1)求角B

首先先给两个向量乘起来等于零得2sinAcosB=sinBcosCconC=-cos(A+B)然后代进去化简.

在三角形ABC中,线段AB、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于P、Q两点,且BP=PQ=QC,求证:三角形APQ为等边三角形

证明:∵P是AB垂直平分线上的点,∴PA=PB∵Q是AC垂直平分线上的点∴QA=QC∵BP=PQ=QC∴PA=QA=PQ∴⊿APQ是等边三角形

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p、Q分别是三角形ABC和三角形ACD的重心.求证pQ//平面BCD

不知有没有回答迟了,因为p、Q分别是三角形ABC和三角形ACD的重心,所以分别连接BP,CQ,由重心定义可知BP,CQ的沿长线与AC交于一点(假设为E)在△DBC中PQ为中位线.所以知PQ//BC,所

设G为三角形ABC的重心,过点G作直线分别交AB、AC于P、Q,已知向量AP=λ向量AB,

要解这个题目,首先要知道,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可推出:当向量a和b不共线时,若实数λ和μ满足λ*a+μ*b=0向量,则λ=μ=0.此题:设向量AB、AC分别为a、b,则AP=λ*a,AQ=μ*b,延长A

在三角形ABC中,BD,CE为角平分线,P为ED上任意一点.过P分别作AC,AB,BC的垂线,M,N,Q为垂足,求证:P

证明:如图,过点P作AB的平行线交BD于F,过点F作BC的平行线分别交PQ、AC于K、G,连PG∵BD平分∠ABC∴点F到AB、BC两边距离相等∴KQ=PN∵EPBFCGPD=FD=GD∴PG∥EC∵

在三角形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向量q=(2a,1),p=(2b-c,cosC)且p平行于q

(1)∵向量p∥向量q∴(2b-c)/(2a)=cosC,∴2b-c=2acosC=(a^2+b^2-c^2)/b,∴2b^2-bc=a^2+b^2-c^2,∴b^2+c^2-a^2=bc,∴cosA

在三角形ABC中,abc分别是角ABC的对边,A为锐角,已知向量P=(1,根号3cosA/2) Q=(2sinA/2,1

p=(1,sqrt(3)cos(A/2)),q=(2sin(A/2),1-cos2A),p∥q则:q=kp,即:(2sin(A/2),1-cos2A)=k(1,sqrt(3)cos(A/2))即: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