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点P[-根号3,m]是角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11 13:43:43
已知角a的终边上一点p(-根号3,m),且sina=[根号2/4]m,则m的值是?

m/OP=sina=(√2/4)mOP=2√2OP²=m²+(√3)²8=m²+3m=±√5注:O为坐标原点

已知P是直角坐标系内一点,若点P的坐标为(根号3,根号7),求点P到原点的距离

直角坐标系内的点根据勾股定理点P到原点的距离的平方等于(√3)²+(√7)²=10点P到原点的距离等于√10

如图所示,点P在角AOB内,点M,N分别是点P关于OA,OB的对称点,若三角形PEF的周长为20Cm

没有问题呀三角形的周长=线段MN的长再问:……MN的长再答:MP关于OA对称,则MP被OA垂直且平分,故EP=EM,同理FP=FN,则MN=NF+FE+EM=FP+FE+EP=三角形EFP的周长=20

若点P(-3根号3,2m-1)关于y轴的对称点在第四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

∵点P的对称点在第四象限∴点P在第三象限∴点P坐标符号为(-x,-y)∴2m-1

已知角A的终边经过点P(-根号3,M)且SINA=根号2/4,求TANA的值

OP=√(3+m^2),sinA=m/OP=√2/4,∴16m^2=2(3+m^2),14m^2=6m^2=3/7,m=√(3/7)=√21/7(取正).∴tanA=m/(-√3)=-√7/7.

【急!】已知点A(根号3,0)Q是圆M=(x+根号3)^2+y^2=16上的动点,线段AQ的中垂线交MQ于点P

通过作图(你自己作图哈)可发现MP+AP=MP+PQ=R,所以P点到两个定点M、A的距离和为常数(即圆的半径4),于是可按椭圆定义求出P点的轨迹方程

如图5-3-3,点P在角AOB内,点M,N分别是点P关于OA,OB的对称点,若三角形PEF的周长为20厘米

∵点m,n分别是点p关于oa,ob的对称点∴OA是MP的垂直平分线;OB是NP的垂直平分线(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EP=EMFP=FN(线段的中垂线上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长度相等)∴FP+EF

若点p(-根号3,m)是角a终边上一点,且sina=13分之根号13,则m为多少?

有定义可知:sina=对边除以斜边在直角坐标系内:纵坐标的值就是到横轴的距离,也就是角a的对边.所以斜边=根号下对边与邻边的平方和具体解的过程:建立方程:sina=13分之根号13=m除以根号下[(-

P(m-3,m-1)在x轴上,则P点坐标是

设P(x,y)因为P在X轴上,所以y=0,所以m-1=0,所以m=1则x=m-3=1-3=-2所以P(-2,0)

已知P(3,-1),M(6,2),N(-根号3,根号3),直线L过P点且与线段MN相交,求直线L的倾斜角

可以求直线NP,MP的斜率所求直线L的倾斜角属于[π/4,5π/6]

已知点P是直角坐标平面xoy上的一个动点/op/=根号2(点O为坐标原点),点M(-1,0),

|OP|=√2;所以设P(√2cosβ,√2sinβ);∠OPM可以看成是两向量PO与PM的夹角;向量PO=(-√2cosβ,-√2sinβ);向量PM=(-1-√2cosβ,-√2sinβ)|PO|

已知点P是直角坐标平面xoy上的一个动点,|OP|=根号2(点O为坐标原点),点M(-1,0),

[根号2/2,1]再问:请问能否分析一下呢?我也算出来了,可是全属计算,很麻烦,如果是填空题,我觉得这种方法不可取。我听说画图就可以看出来,可我找不到最值。请指教!

已知y的平方=4x,椭圆经过点M(0,根号3),它们在x轴上有共同焦点,椭圆的对称轴是坐标轴.若p是椭圆上的点,设T的坐

y的平方=4x的焦点是(1,0)所以对于椭圆,c方=a方-b方=1椭圆经过点M(0,根号3)0/a方+3/b方=1所以可以解得a方=4,b方=3所以椭圆方程为:x方/4+y方/3=1所以椭圆的长轴长为

已知正比例函数的图像经过点P和点Q(m,-m-3),且OP=2根号5,则m的值

过P作PA⊥x轴,垂足为A,在直角三角形PAO中,由勾股定理,得,PA²=OP²-OA²=(2√5)²-4²=20-16=4,因为P在第二象限所以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