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几次去了鸟的天堂每一次景色有什么不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03 00:40:28
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一样吗?为什么

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一个“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的傍晚时分,这一次,他没有看到鸟,只见到高大茂盛、充满生机的大榕树.这部分重点刻画大榕树的美丽:先写远看榕树的情景,再

课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2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的景色,抒发了作者什么?

课文大概有一点印象,那些作家,写文章,基本上就是抒发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或者就是对环境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鸟的天堂作者是谁

《鸟的天堂》作者是巴金作者简介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笔名巴金.1921年肄业于成都外语专门学校,1984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27年赴法国留学,1928年回国后曾任《文学

鸟的天堂的作者的简介

鸟的天堂的作者巴金生平:巴金1904年11月25日出生在四川成都正通顺街,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无党派.1921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1923年到上海,后到南京,在东南大学附中学习

《鸟的天堂》中作者第二次去看到了什么?

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鸟的天堂》作者第一次去看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没看见一只鸟是因为什么?

傍晚(太阳落了山可以看出),没看见一只鸟:因为傍晚鸟都休息了.

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每一次有什么不同?

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经过是傍晚时候,只看到茂盛的大榕树,没有看到鸟儿.第二次经过是早晨,看到好多好多的鸟儿飞起落下,欢快鸣叫.

鸟的天堂作者

巴金(1904.11.25-2005.10.17)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自幼在家延师读书.五四运动中接受民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192

《鸟的天堂》作者表达了什么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高度赞扬.

小学第十一册中 《鸟的天堂》为什么作者第一次去没有看到一只鸟?

因为那时鸟都岀去了小鸟们也要吃饭的嘛,作者去的不是时间当作者第二次去时不时见到了吗.

鸟的天堂 一文中,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看到【 】,运用了【 】描写;第二次去

第一次看到的是榕树,运用了静景描写,第二次看到的是飞出的鸟,运用了动景描写

鸟的天堂一文是按照 顺序,记述了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景色

静态体形巨大,枝叶繁茂,颜色翠绿动态数量多,种类多,活泼以上是我的个人猜想,正确率不能保证,但也应该接近答案~

《鸟的天堂》作者第二次看到的景色到底是什么?

第2次去那看到的是百鸟争鸣,是动态的鸟的天堂

巴金去了几次 鸟的天堂 ,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色?

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一个“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的傍晚时分,这一次,他没有看到鸟,只见到高大茂盛、充满生机的大榕树.这部分重点刻画大榕树的美丽:先写远看榕树的情景,再

巴金去过"鸟的天堂"几次

两次第一次是在黄昏,第二次是在早晨.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没有见到一只鸟,认为“鸟的天堂”里没有鸟,有些失望.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感到“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因为作者两次去时看到的景物不同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为什么会看到不同的景象?

因为作者两次去一次是黄昏,鸟在休息,素以看不到,一次是在清晨,鸟在活动,所以只有清晨能看到,这是我们学过的,详情请看小学课本教案吧!

鸟的天堂中鸟的天堂指什么,作者去了几次,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1是指大榕树.2作者去了2次,第一次是看见缝纫鸟在编织窝,第二次是发现鸟窝被夜里暴雨打下,得知鸟窝的精致.